畢業生常見就業問題解答
1、雙方就業意向書與就業協議書有什么區別?
雙方就業意向書并不等同于就業協議書。就業協議書一般由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區就業主管部門統一制作,由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學校三方簽訂的。而雙方就業意向書通常是由用人單位自行制定,由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兩方簽訂。一些用人單位為了了解畢業生的簽約誠意,會急于和畢業生簽訂就業意向書,但學校不會據此來做就業方案。學校有關違約的處理也并不適用于就業意向書。同學們有兩點必須注意:一、有些用人單位會以簽訂了雙方就業意向的同學情況而形成最后的錄用名單,不簽就業意向就可能會失去加入該用人單位的機會;二、落筆要慎重,如果違反雙方就業意向書,也要承擔雙方約定的違約責任。
2、畢業生就業都需要簽訂就業協議書嗎?它有什么作用?
就業協議書主要是明確三方的基本情況和責任:對畢業生來說,是承諾愿意在畢業后到用人單位就業報到;對用人單位來說,用人單位及其人事上級主管部門(或人才交流中心)同意蓋章后,意味著承諾按規定接收畢業生;對高校來說,承諾辦理學生的離校及學生到用人單位報到工作時所需的材料,如報到證、檔案轉遞、戶口遷移等手續。
每位畢業生有且只有一份就業協議書,因此畢業生一定要考慮清楚以后再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書。
3、簽約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目前,學校使用的就業協議書一般由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區就業主管部門統一制作,由學校、畢業生、用人單位三方共同簽訂。它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權威性,對簽約的三方都有約束力。
(1)簽約是一個法律行為,簽約前畢業生應詳細了解用人單位的情況。單位的隸屬很重要。如果到非生源地就業,有的省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廣東、廣州等)需要戶口指標審批,有的省市會在協議書上蓋當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的章,這樣協議書方可生效,才可以進行派遣。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一般都有人事權,可以接收人事檔案;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需要當地人社局或人才機構審批戶口指標、接收人事檔案。
畢業生要與用人單位認真核對就業協議書上的信息,單位名稱、檔案轉寄單位名稱、戶口遷移地址等內容必須規范填寫,以保證順利辦理畢業生就業的有關手續。
(2)一般到用人單位報到后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要簽訂勞動合同書,有些內容是屬于勞動合同來約定的,許多用人單位對此有統一的規定,可能無法滿足你個人的特殊要求;如果用人單位和個人已經有了另外較為詳細的兩方協議約定,也不必在《就業協議書》上重復注明。有些用人單位還有可能對某些條款(如薪金等)提出保密而要求不在就業協議書上注明。因此在簽約前了解合同書的內容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重要的是合同書的工作年限、工作崗位和工作地點、待遇、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等等。畢業生應向招聘人員索要樣本或復印件,以免報到后發生糾紛,遭受很大損失。
(3)畢業生應如實介紹自己的情況。如已報考研究生、公務員或已申請出國等,畢業生在簽訂就業協議時應向用人單位講明情況,并在就業協議書相關項目中填寫清楚。否則,很容易引起協議糾紛。
4、畢業生到非公有制單位就業,而用人單位又無法解決人事檔案、戶口關系怎么辦?
現在用人單位從所有制性質上可分為二類:國有企事業單位、非國有企業單位。一般來說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有人事權,即可接收畢業生檔案、戶口關系。在簽約時,他們會告訴你可接收檔案、戶口關系。而非國有企業(如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一般不能獨立管理畢業生人事檔案、戶口關系,他們通常通過當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代為管理,所以與這些單位簽約時,必須提請用人單位到當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幫助你辦理掛靠手續,并在協議書上蓋章或出具接收函,否則無法列入畢業生就業計劃派遣。如這些單位無法解決人事檔案和戶口關系,畢業生可視情況,自行到當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申請辦理檔案、戶口掛靠手續。畢業生也可將檔案和戶口轉回生源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保管。
5、報到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真的很重要嗎?
報到證,原稱“派遣證”,由教育部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主管畢業生的調配部門簽發,是畢業生參加工作的重要憑證。我校地處湖北,所有畢業生的報到證都要經報湖北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省畢辦)辦理,報到證分上下兩聯,有色聯交畢業生本人報到使用,白色聯由學校裝入畢業生檔案。畢業生在規定時間內,持報到證辦理工作報到、個人戶口遷移、檔案轉遞等手續。所以說,報到證是非常重要的,從某種意義講和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同等重要。目前各地接收畢業生(包括回生源所在地)的限制主要就表現在有無報到證上面:沒有報到證,異地就業無法落戶,無法報考、錄用公務員等,甚至回家鄉就業也需要報到證;沒有報到證,人社局、人才市場不予接收畢業生的檔案,其檔案不得在人才市場流動;沒有報到證,不具有干部身份,國家的企事業單位都無法將其作為正式員工聘用,日后的轉正定級、職稱評定等等都將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除錄取研究生外,其他學生都應該在規定時間內辦理就業派遣手續,拿到報到證。否則,只能將其檔案轉入勞動局、街道辦事處,按社會招工辦理就業,以致失去國家干部身份。
6、報到證丟了怎么辦?
(1)兩年擇業期內申請,重新補發《報到證》
①《個人辦理<報到證>申請表》或學校就業部門報告
②畢業證原件及復印件
③公開發行報紙上刊登遺失聲明或證明《報到證》遺失的有效材料
④若委托他人辦理,需提供畢業生本人出具的委托書及代辦人身份證原件
(2)兩年擇業期后申請,出具有關證明
①《證明》(全省統一格式)
②畢業證原件及復印件
③《畢業生派遣名冊》復印件(2004年及以后畢業的,此材料可略;
④《招生錄取名冊》復印件(2004年及以后畢業的,此材料可略)
⑤若委托他人辦理,需提供畢業生本人出具的委托書及代辦人身份證原件。
7、單位如不能解決畢業生的戶口,如何去就業?
一般而言,用人單位不解決畢業生的戶口有兩種情況:(1)有些單位爭取到的戶口指標有限,不能滿足眾多求職者的需求。如果是這種情況,畢業生如仍愿意到該單位工作,可以申請將戶口和檔案派遣回生源地。這種做法的好處是:首先,派遣后具有干部身份,從報到之日起計算工齡;其次,畢業生以后有機會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將戶口調入實際工作單位所在地。(2)有些用人單位以前一直未錄用過外地生源的畢業生,因此不知如何解決該生的戶口問題。這樣的單位一般是規模較小的外企或民營企業。對于這種用人單位,可建議畢業生請該單位向上級人事主管部門或者地方人社局去申請指標,由其做人事代理,這樣就有可能解決戶口問題。
8、什么是“未就業畢業生”,未就業畢業生該如何辦理相關手續?
到學校上報就業方案時(一般為6月20日左右),還沒有以協議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自由職業、出國(境)留學、錄取研究生中的任何一種方式列入就業方案的,稱為“未就業畢業生”。未就業畢業生視個人情況,分為有就業意愿尚未就業畢業生和暫不就業畢業生。
(1)有就業意愿尚未就業畢業生的畢業生包括以下幾類:
求職中:正在擇業,尚未落實工作單位。
簽約中:已確定就業意向,準備正式簽訂協議或合同。
擬參加公招考試:準備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等公開招錄考試。
擬創業:準備創業,尚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擬創立的實體尚未開始實際運營。
擬應征入伍:準備應征入伍,尚未被批準。
(2)暫不就業畢業生包括:
暫不就業:暫時不想就業等無就業意愿的畢業生。
擬升學:暫不打算就業,準備升學考試。
擬出國出境:準備出國出境學習或工作。
未就業畢業生原則上將戶檔派遣回生源地,待擇業期內落實單位后再行改派。
9、報考研究生或準備出國的畢業生可以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書嗎?
準備報考研究生或有意向自費出國留學的畢業生,可以聯系用人單位,但應將有關事宜在簽訂就業協議時告知用人單位,協商一致后,方可簽訂就業協議,并由雙方在就業協議書中予以書面注明,否則,畢業生因錄取為研究生或出國留學而發生違約行為的,由其本人承擔違約責任。
10、保留研究生入學資格的畢業生可以就業嗎?
保留研究生入學資格的畢業生,在保留資格期間,需同其他參加就業的畢業生一樣參加就業。
11、畢業生出國(出境)就業,該如何處理戶檔關系?
畢業生出國(出境)就業,如境外單位委托國內人才服務機構接收戶口和檔案關系,在畢業生與該人才服務機構簽訂就業協議后,學校將其戶口和檔案派遣到該人才服務機構;如無國內人才服務機構接收戶口和檔案關系,畢業生需填寫《出國出境登記表》,將戶口、檔案派回生源地就業主管部門。
12、出國留學,檔案放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和派遣回生源地有什么區別?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是專業管理出國留學人員檔案的機構之一,目前只接收出國留學成行人員檔案,優點是比較專業,在國外留學期間所需證明及回國后一些手續的辦理比較規范。如果畢業時不能確定出國能否成行,檔案只能申請派回生源地,派回生源地的優點是離家近,利用檔案比較方便,缺點是有些地方檔案管理不規范。
13、離校前如何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畢業生在離校時需辦理戶口遷移手續。依據我校工作慣例,由學校保衛處戶政科統一辦理。凡入學時已將戶口轉入本校,除繼續攻讀本校研究生外,由學校戶政科根據畢業生就業管理系統中戶口遷轉地址出具《常住人口登記表》(武漢市內遷移)或《戶口遷移證》(遷往武漢市外),戶口遷轉地址應明確,嚴格按照就業協議書等有效材料提供的地址填寫。畢業生畢業時從學院(課部)領取本人《常住人口登記表》)或《戶口遷移證》后到相應公安機關辦理落戶手續。
14、入學前是農村戶口,申請派遣回生源地后還是農村戶口嗎?
派遣回生源地后就是城鎮居民戶口了。各省市就業管理部門一般會有專門機構管理這類集體戶口,如果派遣到家庭戶上,你的戶口頁也會注明非農業。
15、學籍檔案和人事檔案有什么區別?為什么畢業后應盡快將檔案轉到單位或人事部門?
畢業生的學籍檔案是指通過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并被錄取的大中專院校學生的檔案,它以文字資料的形式記錄了高考成績、在校學習成績、家庭狀況、在校期間表現和獎懲情況等。畢業生的人事檔案由學籍檔案轉換而來,是指畢業生畢業后,在其學籍檔案中放入該畢業生的報到證,然后由學校將檔案轉交畢業生就業單位的人事部門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機構。這時的學籍檔案才正式成為人事檔案,它是通過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機構簽訂就業協議,然后履行相關畢業程序并取得報到證后,才得以實現。此外,人事檔案中還包括學生畢業后的轉正手續、歷年考核表、職稱評定表、獎懲記錄、出國記錄及各種鑒定材料。在退休后,檔案也不會被銷毀,而是繼續保存在人才服務機構或所在單位作為退休依據。
檔案具有三大職能:一是個人經歷的真實記錄;二是表明一個人的行政隸屬關系;三是為本人提供相關的人事服務的依據。畢業后的轉正定級、職稱申報、購買經濟適用房、出國申請、辦理養老保險、開具考研(或報考公務員)等相關證明、子女申報生育指標及戶口,都可能會用到檔案。
對于非國有單位,因為工資、職務都是由單位內部自行確定的,轉正定級對畢業生影響不大。但若以后變動工作調到國有單位,轉正定級將直接關系到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大學畢業生在見習一年期滿后,應按國家規定轉正定級,而不應把檔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后就不再過問。因此應該提醒畢業生,畢業后應盡快將檔案轉至單位或人才中心等人事部門,避免給自己的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
每年畢業生中有一些“棄檔族”,這些畢業生包括畢業時沒有找到工作或靈活就業的同學,打算來年考研、申請出國的同學,他們往往急于找工作或者不了解政策,未辦理任何戶檔轉移或保存手續,一走了之;還有一部分是先前申請將檔案暫存在學校的畢業生,暫存期滿后仍有一些學生對自己的戶檔不聞不問。